广东君诚律师事务所
网站首页
君诚概况
君诚概况
君诚荣誉
专业领域
民商事诉讼
刑事案件
行政诉讼
知识产权
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法律
个人法律服务
专业团队
执业律师
宋校红律师团队
法律资讯
君诚资讯
行业资讯
新法速递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招贤纳士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755-82556465
君子谦谦 诚信为先
受人之托 忠人之事
专业领域
f
ield
网站首页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NEWS CENTER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来源:
|
作者:
君诚律师
|
发布时间:
2018-11-30
|
55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规范
行政许可
案件的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许可
法》(以下简称
行政许可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
行政许可
决定以及相应的不作为,或者行政机关就
行政许可
的变更、延续、撤回、注销、撤销等事项作出的有关具体行政行为及其相应的不作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未公开
行政许可
决定或者未提供
行政许可
监督检查记录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仅就
行政许可
过程中的告知补正申请材料、听证等通知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导致许可程序对上述主体事实上终止的除外。
第四条
当事人不服
行政许可
决定提起诉讼的,以作出
行政许可
决定的机关为被告;
行政许可
依法须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当事人对批准或者不批准行为不服一并提起诉讼的,以上级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行政许可
依法须经下级行政机关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初步审查并上报,当事人对不予初步审查或者不予上报不服提起诉讼的,以下级行政机关或者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为被告。
第五条
行政机关依据
行政许可
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统一办理
行政许可
的,当事人对
行政许可
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以对当事人作出具有实质影响的不利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第六条
行政机关受理
行政许可
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前款“法定期限”自
行政许可
申请受理之日起计算;以数据电文方式受理的,自数据电文进入行政机关指定的特定系统之日起计算;数据电文需要确认收讫的,自申请人收到行政机关的收讫确认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作为被诉
行政许可
行为基础的其他行政决定或者文书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三)超越职权;
(四)其他重大明显违法情形。
第八条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与被诉
行政许可
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对无法提供的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人民法院在当事人无争议,但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也可以依职权调取证据。
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能够证明
行政许可
行为合法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
行政许可
案件,应当以申请人提出
行政许可
申请后实施的新的法律规范为依据;行政机关在旧的法律规范实施期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审查
行政许可
申请至新的法律规范实施,适用新的法律规范不利于申请人的,以旧的法律规范为依据。
第十条
被诉准予
行政许可
决定违反当时的法律规范但符合新的法律规范的,判决确认该决定违法;准予
行政许可
决定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不予
行政许可
决定案件,认为原告请求准予许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没有裁量余地的,可以在判决理由写明,并判决撤销不予许可决定,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决定。
第十二条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原告查阅
行政许可
决定及有关档案材料或者监督检查记录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内准予原告查阅。
第十三条
被告在实施
行政许可
过程中,与他人恶意串通共同违法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告与他人违法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在损害发生过程和结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确定被告的行政赔偿责任;被告已经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审慎合理的审查职责,因他人行为导致
行政许可
决定违法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
行政许可
案件中,当事人请求一并解决有关民事赔偿问题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依据
行政许可
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
行政许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仅主张行政补偿的,应当先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在法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对变更或者撤回
行政许可
的补偿标准未作规定的,一般在实际损失范围内确定补偿数额;
行政许可
属于
行政许可
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实际投入的损失确定补偿数额。
第十六条
行政许可
补偿案件的调解,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
下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
民商事诉讼
刑事案件
行政诉讼
知识产权
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法律
个人法律服务
7